94岁“捐款爷爷”6年捐款58次 还要继续捐下去
2月6日,农历正月初十,春节渐近尾声,五块石综合市场周围的商铺陆续开张。与市场隔路相望的玉局庵东路8号院2栋2单元1楼里,94岁的廖弟友带上帽子,正打算门透透气。
根据成都慈善总会的捐款证书显示,2011年到2017年6年间,廖弟友共捐款58次。相较年前难捱的冬日,廖弟友春节过得很暖心:“社区有人来看我,他们还鼓励我,我得继续做好事才不辜负他们!”
默默捐款
多家媒体争先报道
1923年出生的廖弟友是五块石新社区玉局庵东路8号院居民,94岁的他平时沉默寡言,大家虽彼此认得,却不太熟络。但就在这个老旧小院里,廖弟友曾经声名鹊起。据邻居回忆,“有段时间好多人都扛着摄像机来院子里找他,刚开始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儿!”居民的惊讶,来源于廖弟友多年来一直坚持做的事——捐款。
“记不清楚了,反正有人需要我就给。”廖弟友说,在媒体报道之前,他已默默捐了很多次,每次10成人癫痫病0元、200元的视情况而定,虽然数目不大,但廖弟友已坚持6年。
从2014年起,各家媒体争相报道让廖弟友的事迹迅速为众人所知,大家也才了解到廖弟友并非从2011年才开始捐款。早在1951年抗美援朝时,他就把自己两年的工资全盘捐出。至今,廖弟友还保存着当时捐献时的献金证。
不顾家人意见
2000多元退休金每月捐
“出了名”后,廖弟友的邻居们终于知道廖老头经常“全副武左乙拉西片的副作用装”,一副出远门的样子到底是去干嘛了。常年在院子大门口卖烟的魏素华说:“出一趟门,又是戴帽子又是拿茶杯,只当他是去买菜,不曾想竟是给别人送钱!”
和魏素华一样惊讶的,还有廖弟友的家人。“先前不晓得他一直捐钱的事,还是通过报纸知道的”廖弟友的小儿子廖凤明说。在廖凤明印象里,父母的生活属于“过起走”的类型,菜钱都舍不得多花的父亲,对捐钱却是如此的“大手笔”,让他很不能理解。同样不能理解的还有廖弟友的爱人,廖弟友有些无奈:“她老是挡着我,不让我帮人。”
虽然家人有意见,但廖弟友执意打着自己的算盘。多年来,他一直都把自己的退休金进行分类:“2000多元的退休金每月先交水电费,三个月给她(廖弟友的爱人)1000多的生活费,每月再给别人(捐)一点,余下的就是我的生活费了。”尽管除去水电费和爱人的生活费,廖弟友已所剩无几,但每月捐款几乎成了他的习惯。
不图回报
捐款只因“吃过苦”
在廖弟友的概念里,捐钱不是“捐”,是给,只要有需要他都给,而“给钱”的缘由则要追溯到他小时候。“我12岁就担油桶,学织布,家里穷,我吃过苦”他说。廖弟友表示,正因为自己吃过苦,看到别人吃苦他才执意帮衬。
从赈灾捐款,到为爱助医金昌治疗癫痫病的医院有哪些,从公众熟知的“提灯女孩”王思培,到无人注意的早产双胞胎,成都慈善总会为廖弟友发放的捐款证书上,每一页都记着受助者的名字和个人基金的用途。翻看捐款证书,仅从2011年3月到2016年12月这段时间内,廖弟友的捐款次数达到58次,最近一次是2016年12月存入个人慈善基金的记录。
面对如此稠密的捐款次数,一片空白的“回探”记录让人瞠目。但仔细翻看捐款证书,廖弟友的个人基金多通过慈善总会捐出用于赈灾,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只有简单的受助者签名。
“从他家里到这边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,每次廖大爷来我们都很紧张,毕竟上了年纪,他腿又不方便,我们就劝他说‘廖大爷,你的个人慈善基金里还有钱没用出去呢。’他不听你说,照样来。”成都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严巧说。
帮过的人虽没有来看他的,但廖弟友心里敞亮:“他们不知道我的电话,也不知道住哪,怎么找得到呢!”
曾花三天时间
为一对双胞胎送去200元
每天打开收音机,廖弟友最关心的就是寻找需要帮助的人:“收音机里、电视里说谁需要帮助上饶治癫痫哪家医院好了,我都记下来。”
记下受助人的大概地址,廖弟友就踏上了大海捞针的征程。用不来智能手机,导航软件、定位软件对他来说也都是学不会的高科技。捐款的路上,廖弟友磕磕绊绊地一路打听,有时甚至得跑几趟,才能找到受助人的家。
在所有受助人中,廖弟友印象最深的,是2016年2月见过的一对双胞胎。原来,廖弟友与爱人曾在1955年迎来了自己的一对双胞胎。“有一天我回家没看到,就问孩子哪去了,他妈说死了,我心想死了一个还有一个呢,结果都死了。”廖弟友皱了皱鼻子说:“要活下来都60多了!”
正因为有过惨痛的经历,2016年2月,当从广播里得知锦江区某地有一对双胞胎早产儿需要帮助时,廖弟友花了3天时间找过去,送上了200元钱。“前两天去时路都没找到,我把字记错了。”廖弟友从口袋内掏出一叠纸,仔仔细细地翻了一遍,从中间拽出一张说:“就是这个,是经天路,我还记成了青天路,耳朵不中用了。”硬纸的边缘已经泛黄起层,却被他一直带在身边。
感谢帮过我的人
今后我还会捐下去
廖弟友住的屋不足10平米,屋内被杂物堆得只剩中间一条小道,大部分时间他都坐在椅子上发呆。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付旭明来看他,廖弟友双眼放光,一个劲儿地说感谢。“过年好多人来看我,街道、社区的领导都来,我也没做什么……”廖弟友不好意思地说。
一个老太太进门走进了里间,廖弟友说那是他的妻子,近年来分开住了。“平时我自己做饭,有时自己吃,有时我们俩搭伙吃。”他扶了扶头上的帽子。记者问谁买的帽子,他回答说自己买的,11块钱,带了六七年了。自己日子清苦,廖弟友心里却惦记着帮过的人:“不知道他们都过得怎么样,还有没有难处?”
根据捐款证书上留下的联系方式,我们与那对受助双胞胎的父亲李富勇取得了联系。“那天他是突然找到家里来的,拄个拐棍,他自己都一把年纪了,还给我们钱,所以我记得很清楚。”李富勇表示:“双胞胎现在很健康,很感谢那位爷爷!虽然只是200块钱,但老人的精神很让我们感动!”得知双胞胎健康,廖弟友反复念叨着:“没病就好,没病就好!”
“我想谢谢帮过我的人,我找人路上老是走错路,要不是有人给我带路,可得找呢!也谢谢街道社区的领导们鼓励我,只要走得动,我还会继续捐下去!”廖弟友说。
崔小静 华西社区报记者 吴小红